制藥界的“ChatGPT”,首個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設計的新冠口服藥獲批進入臨床
2月22日,人工智能制藥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宣布其新冠小分子藥物ISM3312正式獲批進入臨床。[詳情]
【新品發布】醫學檢測復合機器人正式發布,助力醫學檢測安全高效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民群眾醫療保健事業水平的提高,醫療體制也隨之不斷變革,逐步對醫學檢測提出新的要求。[詳情]
干細胞醫療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干細胞醫療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源協和(600645)、冠昊生物(300328)、漢氏聯合(834909)、順昊生物(833686)、天晴股份(832035)、ST生物(000504)等。[詳情]
全球首創:佰仁醫療發布BalMonoc流出道單瓣補片,填補小兒生物瓣治療空白
?2021年7月17日,佰仁醫療“巔峰論道-右室流出道重建高峰論壇”暨“佰諾科(BalMonoc)流出道單瓣補片上市”在山西大同圓滿舉行。[詳情]
近年來,各個行業都開始大力推進智能化發展。而在制藥行業,也有不少企業開始加碼布局智能化生產。如齊魯制藥,就正在加速打造高端智能加工制造中心項目。[詳情]
在新藥研發領域,如何加速藥物研發進程,降低研發費用正成為各大制藥公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傳統制藥方式相比,AI制藥可以在海量的數據中篩選新的治療靶點和新藥物,有望減少藥物發現所需的時間和巨大的成本。[詳情]
賽多利斯與五加和基因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基因治療病毒載體生產平臺
雙方將展開深度合作,整合技術優勢,共同開發并優化高效、具有成本優勢且符合GMP要求的基因治療病毒載體生產平臺,為客戶降本增效。雙方將攜手推出面向基因治療從業者的工藝技術培訓,旨在為高速發展的本土基因治療行業輸出更多人才,完善行業生態。這項合作致力于賦能本土基因治療賽道,加速中國基因治療商業化,早日惠及更多患者,讓基因藥“治得好,用得起”。[詳情]
近期,嘉興特科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全球領先小分子藥物TDM-105795的I期臨床試驗在美國西部圣地亞哥皮膚臨床研究中心TCR(Therapeutics Clinical Research)順利完成在患有雄激素性脫發癥(AGA)的健康男性受試者的首次人體給藥(FIH)。[詳情]
麻醉劑如何改變大腦節律的研究可以直接影響病人的安全,2018年,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拉斯克獎,將臨床醫學獎頒給了丙泊酚(又名異丙酚)的研發者——約翰·格倫(John B. Glen),而丙泊酚正是作為一種麻醉藥品,給麻醉學科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飛躍。[詳情]
在以電力作為主要能源的現代社會中,電源設備可謂無處不在。手機、電腦、汽車、數據中心、工業機器人,這些用電設備全都依賴于電源提供穩定高效的動力來源。[詳情]
保羅·皮爾澤在2004年出版的《財富第五波》中有一個大膽的預測:醫療健康將成為土地革命、工業革命、商業革命和網絡革命后的第五波財富浪潮。[詳情]
合成蛋白質領域的新突破,有助于更快速、更經濟地開發基于蛋白質的治療藥物。[詳情]
復旦大學顧宏周團隊同期兩篇論文,報道DNA納米結構與組裝新進展
近15年來,作為構建DNA納米組裝體的主要方法之一,DNA折紙術(DNA origami)可使得一條長單鏈DNA在成百上千條短鏈DNA的輔助下, 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折疊并鎖定生成所設計的納米圖案,它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DNA納米技術領域的發展。[詳情]
瑞欣妥基于綠葉制藥全球領先的微球技術平臺開發,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開展全球注冊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微球制劑,也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用于治療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癥以及其他各種精神病性狀態的明顯的陽性癥狀和明顯的陰性癥狀,可減輕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情感癥狀。[詳情]
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幼兒時期常見的惡性腫瘤,其常常發生在隱匿部位,并且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所以早期診斷極為困難。另外,神經母細胞瘤惡性程度非常高,患者生存率很低,3年僅為30%左右。[詳情]